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世界即时看!总产值近7亿!快看,福州这里竹下生“金” !

2023-05-16 06:13:55来源:智慧海都

“现在竹子的价格还不错,收一天竹子,最少可以赚200元。”近日,走进罗源县飞竹镇飞竹村,只见一株株竹子在风中挺拔而立。一大早,竹农朱锦恩就来到竹林,将一株株竹子砍伐、装车,再送到村里的竹加工厂。

原来,罗源竹产业历来已久,竹林面积达到16.7万亩,其中毛竹4.5万亩。近年来,罗源县立足竹林资源禀赋,着力发展壮大竹产业、通过低产竹林改造,建设万亩丰产示范毛竹林和竹山便道,大力发展竹精深加工业,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,实现富民增收、乡村振兴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以竹为媒风景变“钱景”

“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承包了竹林,收入高的一年能有2万~3万元。”飞竹镇飞竹村的村支书叶玉壘介绍。

春冬卖笋、夏秋卖竹,竹农们尝到种竹的甜头,家家户户把山当田耕、竹当菜种,对山林资源也更加爱护,乡村靓丽风景变成广阔“钱景”,竹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“绿色引擎”。

丰富的竹资源为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西兰乡亿森竹业厂房内机声隆隆,随着工人们的熟练加工,经过开片、碳化、烘干等多道工序后,一片片竹板逐渐成形,被制成竹椅、竹桌、竹柜等产品,销往全国各地。

“我们每年要消耗毛竹1000多吨,年产值可达2000多万元。”亿森竹业负责人李恒波介绍,竹产品加工不但提升了竹子的附加值,也为60多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,村民们的工资根据技能水平从5000元到12000元不等。

据悉,近年来,通过罗源县林业局和各乡镇的招商引资,全县已有竹精深加工企业8家。“我们县竹林产业链总产值达68996万元,税收收入达400多万元,同时还带动着约800名劳动力就业,为农民增加了约35000万元的收入。”罗源县林业局副局长肖善冰介绍。

竹下生“金”加工产品利润增加

除了传统竹制品外,竹笋也是竹林的重要产出。罗源县竹笋产量丰富,中房、起步、飞竹和霍口等乡镇都有大量的竹笋产出。眼下正是竹笋采收加工的繁忙时节,甜笋、苦笋、毛竹笋纷纷上市,处处都是丰收的喜悦景象。

“我们平时挖的是毛竹笋,有开胃健脾、美容护肤的功效,村民们不仅自己吃,多的也拿到市场上卖,市场价在7块钱一斤。”叶玉壘介绍。与此同时,在山下的罗源县绿丰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厂房里也十分繁忙,20多名村民分工合作,为收购来的毛竹笋干进行去头削皮、分段焯水、切片切丝等工序,加工后将销往国外。

“毛竹笋干的收购价在一吨6万块钱左右,经过我们加工包装后,出口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。”绿丰食品老板黄乃棋介绍道,公司还借助省农林大学食品精制工艺技术,研制开发了“飞竹牌”甜笋、苦笋、毛竹笋干等加工产品,上市后深受消费者喜爱,今年主打的袋装毛竹笋干价格可以卖到一斤20元以上。

记者了解到,罗源县每年约15000吨的鲜笋产量。目前共有6家竹笋加工企业,单竹笋一项产值就有3500万元,高峰期安置劳动力近500人。

因竹而兴文创产品受欢迎

除了用于制作家具和食品,竹子还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创产品的制作中。霍口畲族乡香岭村引入了用于制作文创产品的紫竹,打造千亩紫竹林,每年为村里创造了百万元规模的产值。

“我们村离县城比较远,运输成本比较高,传统的毛竹效益很低。现在我们种的紫竹都有专人上门收购,不愁销路。”据香岭村支书李道田介绍,村里种植的紫竹主要销往闽侯地区,每年能够卖出几十万根,可以按照不同的大小和形状,制作成毛笔杆、二胡杆等文创产品,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。

无独有偶,在起步镇的庭洋坂村,当地农民通过盘活旧村竹林,发展起了“小径竹”福笋产业项目,实现了家门口的致富增收。

“小径竹的竹笋是苦笋的一种,相对其他苦笋,小径竹的优势是它的纤维要小得多,不仅口感更加细腻,也更适合老年人和小孩食用。”庭洋坂村村支书兰世杰介绍道,目前小径竹竹笋的市场价在15块钱左右,亩产可达150斤,目前种植规模为500亩,下一步将扩大到1000亩左右。

“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竹产业的投入和支持,推动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让靠山吃山换一个吃法,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。”罗源县林业局副局长肖善冰表示。

编辑:游越

关键词:

[ 相关文章 ]

[ 相关新闻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