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 资讯 >  详情

【环球快播报】英国“网红”司徒建国,斗门迎亲!新郎不是他...

2023-02-15 19:09:57来源:斗门区融媒体中心


近日,

英国小哥司徒建国来到了斗门


(相关资料图)

面对从未见过的婚礼仪式

直接蒙圈


▲戳小视频看看 发生了什么


上花船、歌会友、祭龙王、

接新娘、跨火盆、拜高堂......

传统特色疍家婚俗文化轮番上演,

令英国小哥都直呼仪式感满满~




碧绿的河道水波荡漾,两岸绿树成荫,随风摇曳,婆娑树影与粼粼水面相映成趣。英国小哥司徒建国走进了白蕉镇南澳村,了解水上婚嫁的仪式习俗,并担任来自澳门黄先生夫妇的伴郎,体验了一番水上婚嫁的乐趣。



灯笼船头挂、红花船身绕。晨曦微露,“花船迎亲”开始。一袭红裙,妆容娇媚的新娘,在大妗姐和亲友的陪伴下,登上了通往幸福的花船。



“枕水听古恩爱长……”两岸咸水歌声悠扬,在长约2000米的河道,疍家花船缓缓地游弋。



歌声悠然,花船向前,满载着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,缓缓驶向幸福的彼岸。



经过半个小时的“水路”,花船驶过幸福桥,“祭龙王”后。不远处,就看见站在岸上翘首以待的新郎。



跨火盆、拜高堂……新人在大家的祝福声中,完成具有传统特色的婚礼仪式。



司徒建国一边沉浸式体验,一边通过镜头向观众分享婚礼习俗每一项程序的意义。



“今天超有意思,太有仪式感,特别棒,特别美。”司徒建国说,一整天下来,虽然婚礼仪式繁复多样,但让他觉得这次体验意义非凡,很高兴这项非遗项目保存了下来。“西式婚礼在中国,甚至全世界各国都很普遍,所以这项传统特色婚礼仪式的保存也是同样重要。”



司徒建国是谁?有什么“来头”?

一起来认识下他吧~


他的英文名叫Stuart,直译过来就是“司徒”,“建国”是他的朋友起的。


▲司徒建国生活照


2007年,英国人司徒建国从牛津大学毕业,来到中国旅行后,就爱上了中国,并决定在中国工作、学习。


▲司徒建国带家人去川菜馆吃饭


2012年,司徒建国开始用短视频记录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,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工作,用特有的英式幽默,来讲述中国故事。


▲司徒建国的部分作品 网络截图


他拍摄的内容,涉及文化、科技、体育、生活等各个领域,包括美食系列、扶贫系列、非遗系列等等,每期的视频全网播放量高达百万,深受国内外网友的喜爱。



司徒建国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,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,希望更多外国人通过他的视频,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。



以水为媒、以船接亲、以歌祝福。穿越古今,“水上婚嫁”古老却又富有生机。这一很具特色的习俗,也成了司徒建国“打卡”的目标。



水上婚嫁是斗门水乡一种流行了数百年的传统民俗,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。经过漫长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、沉淀,形成了斗门水乡特有的民俗。



这项习俗的婚嫁程序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,繁复多样,主要包括:“坐高堂”“上头”“叹家姐”“花船迎亲”“拜堂”“回门”等十三项固定程式。


▲新郎家要举行“坐高堂”仪式,进行“拜席”和“上头”。


▲亲朋好友围坐一堂,唱起咸水歌以示祝贺。


▲新娘家则举行“叹家姐”仪式,邀请与新娘一起长大的姐妹们唱送別歌、送嫁歌。


其中“花船迎亲”“祭龙王”等程序与水环境不可分离,整个婚嫁的过程,都贯穿沙田民歌(咸水歌) 的演唱,独具水乡风情。



“斗门水上婚嫁”作为珠海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自2012年举办首届"斗门水上婚嫁"集体婚礼以来,该项活动已成为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文化盛宴,也成为斗门十大品牌文化活动之一。不仅原汁原味、全方位地展示其独特的习俗风情,参与者也从中体验到传统婚俗的魅力。



创新举措,加强保护、传承和发展。目前斗门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项,其中“斗门水上婚嫁”“装泥鱼”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,“七月三十装路香”“斗门赵氏家族祭礼”“装禾虫习俗”等省级非遗项目7项,丰富的文化遗产占据全市“半壁江山”。



此外,斗门还积极举办“民俗文化展”、非遗进校园等活动,搭建展示平台,培育非遗传承人,为传承保护输入新活力。




“近年来,除了"活化"非遗项目,也加大非遗资源的挖掘力度,未来将陆续公布条件成熟的非遗项目,敬请期待。”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


传承非遗技艺

弘扬传统文化

斗门正加大力度挖掘非遗文化资源

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






点击下方名片,

关注“今日斗门”微信公众号▽



更多精彩有你好看!点击阅读▽ 



|文字:梁少冰

|图片:斗门区融媒体中心 部分源自网络

|编辑:曹木



关键词: 婚礼仪式 英式幽默

[ 相关文章 ]